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-尊龙凯时平台入口

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
发布日期:2016-12-12    来源:admin

    要实现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的转变,必须大力突破 “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薄弱、自主营销品牌依然短缺、高水平人力资本依然匮乏”等瓶颈制约,这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平台的发展,促使其优化升级,为培育发达的制造业匹配适宜的发展环境和要素条件。
    生产性服务业,是指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或独立出来,直接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消费者提供的保障性服务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,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他指出,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,实现服务业与工业、农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,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。
    近日,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了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: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支撑》研究报告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报告指出,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尤其是尽力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“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平台”,对中国跻身制造强国之列,乃至完成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伟大跨越,具有深远和可持续的重要意义。
    发达的制造业必须依托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
   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诸多环节,其本质是一种中间投入,包括研发设计、物流运输、融资租赁、信息技术服务、节能环保服务、检验检测认证、电子商务、商务咨询、服务外包、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。
    报告认为,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,从来都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,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不过是制造业的一种延伸,对制造业偏于依赖,其互动发展水平较低,制造业方向和规模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向和规模;第二阶段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从蓄势到发力,开始对制造业产生一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,其互动发展水平从低端递进为中低端,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发展一个制约因素;第三阶段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高度融合、共生关系,两者之间的互动更为显著、积极和有效,其互动发展水平提高到中高端乃至高端层次。
    因此,大凡经济强国,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水平,务必都跨越了第一和第二阶段晋级到第三阶段。也就是说,发达的制造业必须依托于高度完善的、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,并且相互促进,实现水涨船高。
    报告指出,纵观发达国家实现制造立国、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,其中很重要的战略支撑,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,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水平远超传统服务业的增长水平,不仅成为带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,也成为其现代服务业产出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。所谓争夺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,可以说,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争夺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制高点。
    工业发展方式落后使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
   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,但还不是制造强国,总体上还处于制造业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。要实现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的转变,报告认为必须大力突破“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薄弱、自主营销品牌依然短缺、高水平人力资本依然匮乏”等瓶颈制约,这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平台的发展,促使其优化升级,为培育发达的制造业匹配适宜的发展环境和要素条件。
    报告指出,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。究其原因,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差距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是客观规律所使然。报告将原因归纳为四点:一是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相对落后,使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需求,起点较低,许多工业企业一直奉行“大而全”“小而全”模式,生产性服务需求以自我提供、自我配套为主,不能形成共享发展平台。
    二是外资企业的母国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,其生产性服务需求大多由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性总部负责,对在中国本土的金融信贷服务、研发或技术服务等尚未形成强烈的依托性需求,不能促进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。
    三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相对滞后,培养专门人才的体系不健全,使制造业产业链上的技术研发、人员培训、会计服务、管理和法律咨询、信息采集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协作与支撑。
    四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中有不少企业急功近利,忙于在低端服务项目上盲目进行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,严重制约了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供给。
  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入新局面
    尽管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点较低,当前处于从低水平发展阶段迈向中低水平发展阶段的转折期,但是,也必须看到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开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,“趋势性加快”已为诸多动力因素或有利因素所决定,呈现出非常紧迫而又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    因此,报告认为,中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恰逢其时。首先,融入全球创新环境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,作为东道国的中国,提出要构建“协同、包容、充满活力的全球创新环境”,在这种大背景下,中国倘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平台,则有利于整个制造业通过以互联网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大数据技术等为引领的创新驱动,实现产业链、价值链重构。
    其次,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,践行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 “制造业服务化”。“制造业服务化”是中国经济、生态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,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外包逐步改变价值增值方式,将基于产品的衍生服务作为价值链延伸,将服务供给作为更重要的价值产出,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制造业的客户导向,从而深层次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运营模式。
    第三,贯彻《中国制造2025》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,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,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,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。
    最后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,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一方面是要补上长期滞后发展、粗放发展以及中高端水平匮乏这一短板,另一方面是要从服务供给侧角度努力降低制造业的发展成本,这在整个实体经济的经营性成本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尤为重要。
网站地图